「杭州杀虫公司」什么是缨翅目

发布时间:2020-10-26 16:44   作者:www.hzhypco.com   文章来源:杭州杀虫公司   阅读:

分享到:

缨翅目-昆虫纲

缨翅目开放分类:动物│动物分类│动物分类学│昆虫│昆虫学

基本信息/缨翅目

  中文学名:缨翅目

  别名:蓟马外文名:Thysanoptera

  界:动物界门: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

  纲:昆虫纲 Insecta纲:有翅亚纲 Pterygota

  目:外翅总目 Exopterygota

  亚目:锥尾(锯尾)亚目和管尾亚目

  科:宽锥蓟马科Adiheterothripidae

  亚科:管尾亚目 Tubulifera
简介/缨翅目

  蓟马是缨翅目(Thysanoptera)昆虫的通称。为体型小约1mm左右的小型昆虫,不少种类的翅膀外缘有排列整齐的长细毛,所以称为缨翅目。蓟马有特殊的剉吸式口器,食性相当广泛,包括动物、植物与花粉、蕈类等等,有不少的种类是重要的农业害虫,不过也有些种类猎食小型昆虫或者螨类,目前纪录约有5000多种。

种类与分布/缨翅目

  世界已知约6000种,广泛分布。我国已记载336种。

  ①管尾亚目Tubulifera:主要特征是腹部末端(第10腹节)呈圆管状,称“尾管”。雌虫无产卵器。有翅或无翅,有翅型前后翅相似,翅脉消失,翅面无微毛。

  ②锯尾亚目Terebrantia:雌虫有锯状产卵器,腹部末端呈圆锥形。雄虫腹部末端阔而圆。通常有翅,前翅大,翅脉发达,至少前缘脉和1条纵脉伸到翅顶。翅面有微毛。

 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:钻花蓟马缨翅目,体小细长常翘腹;短角聚眼口器歪,缨毛围翅具泡足。

缨翅目-昆虫纲

形态特征/缨翅目

  头部

  头能活动,下口式。触角通常6—9节,生有刚毛及感觉器,第3、4节的感觉器发达,呈孔状、锥状、叉状或带状。复眼发达,小眼面数目不多;单眼通常为3个,在头顶排列成三角形,无翅型常缺单眼。

  胸部

  前胸发达,能活动,中、后胸愈合。足跗节l一2节,末端有一能伸缩的由中垫特化而成的端泡(bladder),故又称泡足目。翅通常两对,有的种类退化或缺如;翅发达者,前、后翅均狭长,边缘密生缨状长毛,由此而得名缨翅目。翅脉退化,至多有2—3条纵脉,某些类群具横脉。静息时,翅平放于体背,锥尾亚目的翅呈平行状,而管尾亚目的翅则重叠在一起。

  腹部

  通常l0节。锥尾亚目第l腹节比其它腹节为小,紧贴后胸;管尾亚目第l腹节通常退化,呈三角形、梯形或钟形的骨片,称腹盾片(Pelta),是分类的常用特征。锥尾亚目雌虫第8—9节腹板间生出锯齿状的产卵器,末端数节呈圆锥状,雄虫末端钝圆。管尾亚目无特化的产卵器,雌、雄虫末节均呈管状,但雌虫在第9腹节后缘可见一骨化的捧状结构——黑纵棒(fustis)。

  若虫

  常易与无翅型种类的成虫相混淆,但若虫头小,无单眼,复眼很小,体黄色或白色,管尾亚目的若虫体常有红色斑点或带状红斑纹。

分类及重要科/缨翅目

  一般将缨翅分为2亚目:即锥尾(锯尾)亚目和管尾亚目,3总科,6科。中国已知有4个科。

生物学特性/缨翅目

  通常有两性,雄虫一般比雌虫小,体色也较浅。雌雄二型或多型现象较普遍,这在管尾亚目的食菌性类群中尤为突出。在食菌性类群中,雄虫比雌虫大,且具有特别发达的前足。

  蓟马的生殖方式有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,或者两者交替发生。两性生殖的种类雌性个体往往占多数,这是因为雄性寿命较短,或在某些条件下,雄性不能越冬。同一种蓟马的性比,常随着季节、食物、地区的不同而发生改变。如烟蓟马在地中海东部和伊朗,其雌雄性比为1:1左右,而在夏威夷,则为1000:1。雄虫罕见或至今尚未发现雄性的种类,其生殖方式是部分或全部孤雌生殖。

  蓟马大多数为卵生,但也有少数种类为卵胎生。锥尾亚目以锯状产卵器插入植物组织内产卵,卵较小,多为肾形,表面光滑柔软,黄色或灰白色;一般为单粒散产,在田间摘下有卵叶片对光透视,不难看到,但也有时会在叶脉旁或叶脉下产成一小排。管尾亚目的卵为长卵形,两侧对称,顶部稍缢缩,外表常有五边形或六边形的网状刻纹,多为粉红色、黄色或黑色。管尾亚目不具产卵器,其卵产于物体表面,常常单粒或聚集产于花上、叶表面、真菌菌褶内、虫瘿内、树皮裂缝或其它昆虫(尤其是小囊虫)所造成的隧道内;捕食管蓟马甚至产卵于某些介壳虫的介壳下面。由于管尾亚目的卵暴露于物体表面,容易干燥或被捕食者如蚂蚁、捕食性蓟马、蝽等捕食,因此,卵的死亡率比锥尾亚目高得多。

  卵历期一般为2—20天,行将孵化的卵,会出现红色或黑色的眼点。最初第2龄若虫没有外生翅芽,翅在体内发育,行动活泼,足和口器等一般外形与成虫相似,触角节数略少。锥尾亚目的第3龄开始出现翅芽,行动迟缓,但不取食,称为前蛹;第4龄进入蛹期,不食不动,触角向后平置于头及前胸背板上且不能活动。但长角蓟马属只有3龄,末龄未经前蛹就直接进入蛹期。管尾亚目自第3龄开始行动迟缓,触角和足变短,但翅芽还未外露,第4龄触角伸长且向头背后弯,翅芽外露,第3、4龄称前蛹,第5龄为蛹期。但也有些学者将管尾亚目的第3龄称前蛹,第4、5龄合称为蛹。

  过渐变态。多数蓟马是在叶背面叶脉的交叉处化蛹,亦有些种类在树皮裂缝、叶柄基部、萼片间、叶鞘间、树皮下、枝条凹陷处及枯枝落叶层等场所化蛹。有些种类甚至吐丝结茧或在土中营造土室化蛹。

  蓟马食性颇为复杂,植食性种类较常见。由于蓟马体小或活动隐蔽,为害初期不易为人们所察觉,往往在造成严重灾害后才被发现,因此,植食性蓟马是农作物、林木、果树、花卉上的重要害虫。蓟马以其挫吸式口器刮破植物表皮,口针插入组织内吸取汁液,喜取食植物的幼嫩部位,如芽、心叶、嫩梢、花器、幼果等。叶片被害后常留下黄白色斑点或银灰色条纹,叶片卷曲、皱缩甚至全叶枯萎;嫩芽、心叶被害后呈萎缩状且出现丛生现象;瓜果类被害后,除了引起落瓜落果,还使瓜果表皮粗糙,呈黑色或锈褐色疤痕,降低瓜果质量。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,还有相当数量的植食性种类可以形成虫瘿。有的蓟马在为害植物的同时还可传播植物病毒病,如番茄斑萎病(TSWV)及花生黄斑(YSV)在缨翅目中,有近一半的种类专营菌食性或腐食性生活,取食枯枝落叶上或死树皮下的真菌孢子、菌丝体或腐植质。另有不少种类为肉食性的,捕食其它蓟马、蚜虫、粉虱、介壳虫及螨类等。

识别要点与生活习性/缨翅目

  体长一般为0.5-7毫米,也有少数种类体长可达8-10毫米。体细长而扁,或为圆筒形;颜色为黄褐、苍白或黑色,有的若虫红色。有翅种类单眼2-3个,无翅种类无单眼。口器锉吸式,上颚口针多不对称。翅狭长,边缘有很多长而整齐的缨状缘毛。足跗节端部有可伸缩的端泡。

  因缨翅目昆虫有许多种类常栖息在大蓟、小蓟等植物的花中,故名蓟马。个体小,行动敏捷,能飞善跳,多生活在植物花中取食花粉和花蜜,或以植物的嫩梢、叶片及果实为生,成为农作物、花卉及林果的一害。在蓟马中也有许多种类栖息于林木的树皮与枯枝落叶下,或草丛根际间,取食菌类的孢子、菌丝体或腐殖质。此外,还有少数捕食蚜虫、粉虱、蚧壳虫、螨类等,成为害虫的天敌。

防治方法/缨翅目

  (1)消灭越冬虫源。结合防治其他害虫,抓好田块及其周围田块中的杂草、枯枝落叶的清除工作,有助减少或消灭越冬虫源。

  (2)化学防治:掌握若虫盛见期喷施, 用“克蓟”乳油1000倍液喷雾,虫、卵兼治,持效期长,生产厂家--淄博优利尔工贸有限公司;“70%吡虫啉”可湿粉,quot;20%啶虫脒quot;,2%阿维菌素。隔一周左右交替使用。



上一篇:「杭州杀虫公司」什么是半翅目?

下一篇:餐饮业鼠害防治的主要措施